
〔記者薛恕禎/嘉義市報導〕台灣自1993年兒童福利法納入「責任通報制度」後,台灣世界展望會自1995年起,首先承接衛福部委託辦理全國性的「113保護專線」(前身為兒童少年保護熱線),至今20年來,服務對象更由最初的兒少保護,擴及家暴、性侵害、受虐老人等,專線上的的社工們不論晴雨,24小時輪班接線,在承擔來電者情緒與其安危責任壓力下,提供第一線服務。
去年底台灣世界展望會針對部分縣市國小高年級兒童進行一項「國內兒童求助模式大調查」,發現台灣兒童對受保護權利感受度偏低,僅38.5%兒童自認擁有「不被排擠、嘲笑」、「任何人不能觸摸、傷害我」、「受父母照顧」與「發生問題可求助」權利;而有92%的孩子知道「113保護專線」,而當孩子們因權利受損欲向外界求助時,約75%的兒童會向「113保護專線」求助,僅次於家人與老師,「113保護專線」是他們心目中除了家人、老師外,最重要的求助者。
近年,台灣貧富差距加速拉大,經濟結構M型化,許多家庭照顧者須花費加倍心力持家,並且長期處於高壓情緒中,這樣家庭的兒童除需面對隔代教養、學費拮据、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之外,因「親子關係問題」所衍生出的「兒少保護」與「家庭暴力」問題也隨之日漸嚴重。
家住嘉義的小風,來自單親新住民家庭,由媽媽獨立扛起家計與親子教養責任,為了維持經濟並能給小風良好的教育環境,媽媽必須長時間工作而無法有充裕的時間了解、陪伴小風,因而小風在學習與行為表現上漸漸產生問題,甚至對許多事物都感到消極悲觀。
在媽媽求好心切的管教,卻無法改善問題的情況下,親子問題、衝突日益劇烈,小風與媽媽正處於彼此誤解、指責及不信任狀態,小風也關上心門不願再開啟親子間的對話。媽媽縱使有心、然而感到無力、沮喪也束手無策,於是親子關係在管教、責罵、失望和冷戰中負向循環。
直到展望會社工介入關懷才有了轉變,因為這股想要翻轉幸福的力量,社工開始透過家庭訪視、電訪關懷,從中提供情緒支持、就學適應輔導與親子教養溝通的諮詢及分享下,協助小風與媽媽能同理彼此的為難及付出,終於在一年多的陪伴下,兩人漸漸鬆動了心防,嘗試為彼此的關係重啟對話機會,一同走出這段親子關係的風暴期。
「不敢想像,如果沒有展望會社工姐姐,我和媽媽現在會變成什麼樣子」,已升上國中的小風在學習及人際相處上有了明顯的進步,媽媽更在社工輔導下調整了教養的步伐,親子一起參與展望會的親子活動,展現了不同以往的正向互動關係,「真的,好謝謝展望會與社工姐姐幫我找回我的笑容」。
台灣世界展望會彰雲嘉區辦事處主任王昶評表示,保護兒童免受虐、受傷害,是台灣世界展望會長期致力投入的關懷焦點與服務工作,目前除了承接政府方案提供各項兒少保護服務,如「113保護專線」、寄養家庭、高風險家庭之外,更透過教育倡導、社工定期關懷、將觸角深入偏遠地區等服務工作,以確保更多孩子免受虐、受傷害,並且享有兒童權利。邀請民眾一起加入每月定期捐款新台幣1,000元,成為台灣兒童的「守護天使」,捐款將用於「113保護專線」、家庭寄養服務、家庭處遇、兒童保護倡導等工作;或每月定期捐款新台幣3,000元,同時支持兒保工作與社工專業服務。讓我們一起透過成為台灣兒童「守護天使」,幫助孩子免於暴力與恐懼,在安全的環境成長茁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