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政隆/嘉義市報導〕鑒於雲嘉南區城鄉差距資源不均,產業鍊資源相對弱勢,居民高齡化,產業發展仍存在傳統的層面,產業屬劣勢地區一環,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特與國家發展委員會合作,以振興雲嘉南地區未來農業經營方向與經濟發展,並在嘉義大學、南華大學及虎尾科技大學等協助下,辦理「推動雲嘉南地區偏鄉經濟發展策略計畫」45場次政策時事宣導及多元教育訓練課程,希望藉由知能提升及對農業政策了解,鼓勵農民投入農工商產業鏈加值發展工作,成為產業領頭創新的積極角色。
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張麗善表示,依主計總處統計雲嘉嘉南四縣市戶籍登記人口數3,385,304人,其中65歲以上人口數469,657人,占總人口數比率13.7%,基此可知本轄區農業面臨「人力老化、經營管理者斷層」、及「人才培育學用落差」,次查雲嘉南農耕總面積230,103公頃,農漁業普查統計資料農戶數246,904戶,每戶平均農耕面積1.07公頃,本轄區「缺乏規模效益」等問題亟需解決,所以推動偏鄉經濟發展農業計畫,亦須以新世代農業工作者作為推升動能,透過多元教育訓練,以跨域合作、市場價值導向、創意服務加值等策略課程導向,為農業發展注入新動力,促進農業永續發展。
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說明,農委會推動「吉時從農、青春逐夢」青年農民專案輔導計畫,每年遴選百大青農並提供 2
年輔導,結合農民學院、小地主大佃農及青年農民創業貸款等各項農業施政資源,提供包含生產技術、行銷、財務、研發、組織與資訊化等陪伴式輔導,給予設施設備補助、
3 年零利率專案貸款等各項協助措施,讓青年農民在從農初期能穩健成長,並朝擴大經營規模、創新加值方向進行發展。
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並強調,雲嘉南區雖有豐富產業資源,但在人際資源較為缺乏情況下,行銷通路拓展面臨瓶頸;藉由多元教育訓練與雲嘉南地區農民面對面溝通,瞭解農業與工商產業夥伴協力區域資源整合可行性,俾研析農業與工商產業夥伴協力區域資源整合,提升地方經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