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傳日期:99.12.14
新聞總覽
(回首頁) |

水生系三年級林哲緯同學向小朋友解說斑龜公龜母龜如何辨識。 |
(記者孫慶璋、郭政隆/嘉市報導)國立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即日起至19日在該校蘭潭校區舉辦第七屆水生週,展示120至150種的水生類動物,帶領校內師生及民眾認識種類多樣的水生生物。14日上午中埔鄉立托兒所50餘位小朋友在老師帶領下前往參觀,小朋友看到斑龜、螃蟹、螯蝦及大型魚等,有的怕被咬到、有的覺得很可愛驚呼連連。
水生週總召水生生物科學系三年級蘇冠穎強調:「這次的展示以活體居多,除讓參與活動的同學理論與實務結合外,也進一步瞭解相關產業,更重要的是在生態調查與物種介紹過程中,讓參與的校內師生及校外民眾瞭解生態保育的必需性。」他也熱心地建議民眾如要飼養觀賞魚,孔雀魚最容易飼養且繁殖能力強,最能享受飼養繁殖的樂趣。
野採組組長林哲緯同學因為喜歡跑野外,為了這次活動實際走訪嘉義境內眾多溪流,包括八掌溪、朴子溪、赤蘭溪、清水溪,以及一些池塘,原本是要採集原生種魚,但野外環境污染嚴重,造成採集困難,釣到的外來種處理也相當棘手,大家都費盡心思來照顧這些得來不易的生物。他表示,為蒐集展示用的活體,有時利用課餘有時利用晚上去採集,過程雖然辛苦,但大家都還能自得其樂。他還提到,曾經一個人晚上去野釣,不小心摔到山下,幸好沒有大礙還有體力爬上來,現在晚上出去都會結伴而行了。
為了守護數十個大小魚缸的魚蝦等,該系學生還得輪流守夜照顧,隔天上課還要打起精神,但總召蘇冠穎說:「活動辦得成功,大家就有成就感,辛苦也值得!」。
水生週活動共分6組,分別為觀賞魚組、養殖魚組、甲殼組、野採組、水昆組和商品組。野採組是今年特別增加的組別,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到八掌溪、赤蘭溪、觀音瀑布等地野釣採集,原本預定採集台灣原生種魚類,但在採集過程中發現原生種魚生存環境被人類過度開發破壞及外來種魚的佔領已近滅絕,釣到的外來種水生物種,在這次活動中也變成「不亂放生、保育原生魚」宣導的最佳展品。
觀賞魚組展示孔雀魚和金魚等觀賞魚類,還教導如何設置簡單水族缸;養殖魚組則可看見平常食用的吳郭魚和石斑魚,以及一些神秘的古代大型魚;想看可愛逗趣的招潮蟹及蝦蟹等在甲殼組的展覽區中就可以欣賞到。為期一個禮拜的水生週系列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前往參與,認識魚蝦昆蟲及其生態環境,提升保育觀念外,還有撈魚的小遊戲及觸摸泥鰍的體驗活動。
|
|
|
刊載新聞媒體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