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亮增醫師說骨質疏鬆症常被稱為沉靜的疾病。
〔記者郭政隆/嘉義市報導〕身體骨骼的骨質在出生後會隨著年紀而增加,但在25歲過後骨質即會逐漸減少,如果骨質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
骨頭因疏鬆而變薄、變脆弱、容易造成骨折,特別是前臂骨、股骨及脊椎骨,而骨質疏鬆症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脊椎壓迫性骨折,它會引起背部酸痛,身高變矮,及駝背現象,常見的「老倒縮」即是指這種現象。
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骨科郭亮增主任表示,骨質疏鬆症是「骨骼代謝異常」的疾病,一直是停經婦女及老年人容易好發的一種疾病,其主要併發症是發生各部位的骨折。停經後的女性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因女性賀爾蒙減少,溶骨細胞活躍,容易引發骨質加速流失,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容易骨折。更有統計指出,台灣男性髖部骨折發生率為亞太第一名。
郭亮增醫師指出,骨質疏鬆症常被稱為「沉靜」的疾病,骨質疏鬆早期不會有明顯的症狀,因此常被忽略,而骨質疏鬆的病患不幸跌倒,往往都會造成嚴重的脊椎或髖部骨折,「骨質疏鬆症」嚴重時,患者容易出現極度疼痛,更引起失能、生活無法自理。
郭亮增說,骨質疏鬆是一個強大的「隱形殺手」,「預防勝於治療」是治療疾病的黃金法則,面對骨質疏鬆首重預防,也就是所謂的「儲存骨本」,趁著年輕時養成規律而適度的運動習慣,有足夠的日照,並攝取足夠鈣質及維他命D,同時注意自身的骨質密度、提早存骨本,不可認為自己年邁來不及了,保住骨本永遠不嫌遲。
嘉義醫院陳啟仁院長則強調,針對屬高危險群的骨質疏鬆的停經婦女及老年人,定期接受骨質密度檢查,並選擇準確度高的「雙光子骨密度分析儀(DXA)」,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經診斷罹患骨質疏鬆症的人,必須要預防跌倒,以免發生骨折,可在浴室、廚房、廁所及樓梯是較容易跌倒的地方,應有充足的照明,保持地面乾燥、架設扶手及防滑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