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晉輝/嘉義市報導〕嘉義市選舉委員會,於21日晚間在中正公園,舉行市長候選人第一場公辦政見會,林詩涵強調,至大學畢業後延續所學,投入社工行列已12年,皆在社會最底層的新住民家庭工作。深刻了解,最底層、弱勢及缺乏資源的社會邊緣人,如何度過每一天。
林詩涵指出,台灣的社會政策裡面,常常忽視弱勢族群,在政治上應該有的權力,加上台灣近年來,物價、房價飛漲,更是雪上加霜,在在壓縮了年輕人的未來,我常常在思考的是,到底我在面對台灣現在這種對年輕人不友善的環境底下,我還能夠用多少的時間、多少的力氣去拼搏,讓我覺得我自己還有一點未來。
藍綠不斷地惡鬥,讓我覺得,沒有辦法眼錚錚看著,政治環境這樣被糟蹋,卻默不作聲。六年前我選擇來到嘉義,是因為我發現嘉義非常缺乏社福資源,看不到很多的社福團體,且皆為大機構,缺乏小型社區性的服務,所以我想為嘉義盡所能。
嘉義市年輕人外移人口非常多,在於職場環境對年輕人很不友善,可是我覺得最不友善的是我們政府,沒有做好監督企業的責任。無法提供年輕人一個穩定的收入跟薪水,保障年輕人的勞動環境、就業環境、優質薪資條件。
我們覺得應該要讓年輕人的創業、創意跟著在地文化產業同步發展,包括我們怎麼推行一個社會服務的產業,讓年輕人可以回來工作之餘,也能夠做到好的社會服務工作。
在嘉義市長的選舉,包括我在內,皆是最素的素人,我們沒有很漂亮的經歷、沒有很好的學歷,我們有的是,站在這個土地,跟大家一起生活的精神。
對我來說,台灣的民主絕對不是只有投票這件事情,台灣的民主必須是要每一個人都能面對我們自己跟政治的關係,願意拿起自己的政治權力,甚至你願意站在這個台上,來談你對嘉義的看法、對政治的看法開始。
我們的政見,規劃了輻射狀公車路線,以嘉義縣通往嘉義市的主要幹道發展輻射狀公車網,搭配BRT停靠站、市內學校、醫院、公家單位、住宅聚集區等站點規劃環狀路線,並依據學生、高齡者使用需求增加公車班次。
在老人照顧上,我們提出發展社區共生互助網,里長與社區巡邏隊針對負責里進行社區調查,了解里上家戶狀況,組織家戶互助小組,健康長者或家庭主婦,可以到獨居或行動不便的老人、身障者家中關懷、協助簡單家務,並以小組推動共食,減輕老人、身障者自行買菜、煮飯的負擔。
還有社區健康活力站,利用社區內的閒置空間,或老屋設置社區健康活力據點,透過補助鼓勵青年在社區推行社區照顧服務,結合大學設計適合老人進行的體適能活動,培訓社區志工並推廣至社區。發展社區醫療系統,由社區診所和藥房的醫生、藥師到社區進行衛教宣導,建立社區民眾與醫生的信賴關係,以發展社區診所的醫藥系統,避免民眾過度依賴大醫院的醫療資源。
在托育部份,我們將針對2到6歲的幼兒設立非營利社區幼兒園,利用社區活動中心、公有閒置空間、或國小空教室,委託專業公益團體,以非營利及社區化的方式設立幼兒園,降低家長托育費用,保障幼托人員獲得合理的工時與薪資。並且延長國小課後照顧時間,從現行四點延長至六點,讓家長可以在下班後去接小孩,減少安親班費用。
拒消費原住民文化,停辦缺乏多元族群觀點的原住民聯合豐年祭,在學校、社區推動認識鄒族文化;吳鳳南北路改名,由嘉義市原住民共同決定命名。設立移民/工服務中心,聘用新住民從事移工服務工作,提供相關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