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政隆/嘉義報導〕由於日前台灣黑心食品的盛行,引起國人對食安的重視,但對食品用具的安全問題,卻是有視而不見的感覺,根據環境保護署統計,臺灣人一年約要用掉百億雙免洗筷,而這些免洗筷來源除了大部份來自大陸外,其他則分別來自於越南或東南亞地區,單是台灣免洗筷的需求量,一年就必須要砍伐掉兩百九十萬棵樹,而免洗筷製造業者為了避免筷子變黃、變黑、發霉,常會以化學物質進行漂白,對於人體會造成健康危害;嘉義市環保局為推廣民眾外食減少使用一次性使用免洗餐具,與市區餐飲業者合作,於店裡提供環保餐具供民眾使用,希望藉讓業者和民眾都能一起響應環保,保護地球資源。
嘉義市環保局12日上午拜訪響應提供環保餐具的晶圓自助餐,餐廳負責人李振山表示,該店長期提供一次性使用免洗餐具,但常看見報導使用一次性使用免洗餐具對人體的危害,也讓我他們開始思考是不是店裡提供可以重複使用的餐具,於是配合環保局提供環保餐具,讓客人在店裡用餐時多了一種選擇,並順便宣導使用環保餐具的好處。
環保局廢棄物管理科長林銘洲指出,筷子和湯匙是國人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進食工具,由於臺灣「外食」人口多,因此經常可以看到店家提供一次性使用免洗餐具,而免洗筷雖便利,但是在製造過程中,為了避免筷子變黃、變黑、發霉,會以化學物質進行漂白,對於人體會造成健康危害,塑膠餐具製作過程中含有聚氯乙烯安定劑、雙酚A和塑化劑等危害物質,遇熱即可能將上述物質溶出,會產生神經性傷害、阻礙智商發展和致癌性等健康風險。
環保局局長林建宏強調,使用可重複清洗餐具不僅可減少資源的耗費,又可避免使用一次性使用免洗餐具可能殘留化學物質之危害,該局預計於年底前推廣提供100組重複使用之餐具給餐飲店家,有意願配合設置環保餐具店家可與該局廢棄物管理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