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政隆/嘉義市報導〕為了環保愛地球,同時也為改變民眾拜拜時燃燒紙錢的習慣,政府、團體、寺廟持續推動紙錢減量,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與大天宮、文財殿、朝天宮、北安宮、王靈宮五顯帝廟、南恩禪寺、震安宮保生大帝、先天玉虛宮及慈玄宮等9家寺廟合作辦理「以米代金、心誠則靈」活動,既發揮宗教教人向善與扶助弱勢的精神,又能紙錢減量,環保局表示,以米代金計畫從10月1日到31日截止,目標是推動6,000人次以米代金,累積6,000斤白米捐贈給弱勢族群。
依照民間習俗,寺廟及神壇之宗教活動中皆以焚香或焚燒紙錢方式祭拜,但焚燒紙錢時易產生一氧化碳、粒狀污染物及臭味等空氣污染問題,且燃燒過程所產生的甲苯、乙苯、懸浮微粒、揮發性有機物等致癌性有害物質,都將對人體之眼部、呼吸道及皮膚產生不適,嚴重者可能導致急性支氣管炎或氣喘等問題,甚至可能引起火災,危及民眾安全。
嘉義市環保局長林建宏指出,以米代金的重點是將原本的金紙,用白米來取代,民眾只要在9大寺廟特製的敬獻紙上寫下大名、隨喜提供香油錢,廟方就會捐贈白米1斤給弱勢族群。原本要燒給老天爺的金紙,變成了白米溫飽弱勢族群,這種奉獻更能發揮老天爺希望信眾向善、助人的信念,同時,民眾更可以保存寺廟特製的敬獻紙,感受老天爺的庇祐。
環保局污染防治科科長孫意惇表示,根據統計,嘉義市一年金紙總量約192噸,環保局持續推動寺廟空氣汙染自主管理,預計一年可以減少66噸的金紙燃燒總量,對於空氣汙染與環保助益很大;而以米代金活動共有大天宮、文財殿、朝天宮、北安宮、王靈宮五顯帝廟、南恩禪寺、震安宮保生大帝、先天玉虛宮及慈玄宮等九家寺廟共同參與,民眾在此九間寺廟拜拜時,填寫敬獻紙、響應以米代金不燒紙錢,廟方就會為每位響應民眾捐一斤白米給弱勢家庭與團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