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Tnews 訊網新聞臺 近期新聞總覽

                                                       Join  the  World  Together  news

〔政治經濟〕〔社會案件〕〔教育學習〕〔文化藝術〕〔生活環境〕〔農漁工商〕〔社服關懷〕〔休閒 運動〕〔醫療保健〕〔宗教民俗〕

早晚溫差大 耳中風患者有增加趨勢

 

早晚溫差大 耳中風患者有增加趨勢

〔記者陳允得/嘉義市報導〕日前一位40歲的陳先生,他經過兩天重感冒,症狀雖有減輕,左耳卻突然感到悶悶的,外出時甚至因沒聽見喇叭聲,差點撞上摩托車,驚慌之下趕緊至聖馬爾定醫院耳鼻喉科門診求助,才發現是俗稱「耳中風」的突發性聽力障礙,耳鼻喉科主任盧彥廷醫師建議儘快就醫治療,有機會完全恢復,若置之不理,則有可能終生遺憾。

 

陳先生告訴醫師,他因感冒鼻塞,伴隨咳嗽症狀已持續兩天,沒想到第三天突然發現左耳聽不清,他靜下心想要聽得更清楚,但左耳模糊不清加上閉塞壅塞的感覺,卻愈來愈明顯,接著不知是耳裡還是腦裡,響起蟬鳴般的高頻聲,夾雜著有如火車經過鐵軌震動的低頻聲,他本來不以為意,但這些聲響幾乎無孔不入,令他感到相當煩躁。

 

陳先生後來實在坐不住,試著出門看看會不會改善,大馬路呼嘯而過的車流,讓耳鳴變得不再響亮,正慶幸可以恢復正常生活時,突然左側一輛摩托車疾駛而過,差點與他擦撞,陳先生赫然發現,自己聽不見喇叭聲警告而闖紅燈,險些釀成意外。

 

盧彥廷醫師指出,「耳中風」其實是突發性聽力障礙,和一般認知的「腦中風」不同,許多與病毒感染有關,其他致病原因還包含血液循環、自體免疫等疾患,極少數和腦部腫瘤有關;陳先生屬於突發性聽力障礙的典型症狀,突發性聽力障礙顧名思義是突然發生,不是漸進式的,大多是單側耳朵聽力受損,治療上以類固醇為主,可經由口服或針劑,也可直接將類固醇注射於中耳浸潤聽神經,其他如高壓氧或針灸等,也可做為輔助治療。

 

瀏覽更多照片,請參閱:Facebook臉書

    刊載新聞媒體         

數位嘉義新聞

大台灣嘉義新聞

媒事看新聞 傳媒 奥丁丁

PChome新聞

JWTnews新聞 天天上新聞 蕃新聞 LIFE新聞網
台灣大哥大 Facebook臉書      

上傳日期:113.3.27

                                                              新聞總覽             (回首頁)  

   新聞意見回應留言板

 

〔政治經濟〕  〔社會案件〕  〔教育學習〕  〔文化藝術〕  〔生活環境〕

〔農漁工商〕  〔社服關懷〕  〔休閒運動〕  〔醫療保健〕  〔宗教民俗〕

艾樂根烘焙精品

政文堂胎毛筆

發財印(臍帶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