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Tnews 地方新聞 近期新聞總覽

                                                       Join  the  World  Together  news

 

〔政治經濟〕〔社會案件〕〔教育學習〕〔文化藝術〕〔生活環境〕〔農漁工商〕〔社服關懷〕〔休閒 運動〕〔醫療保健〕〔宗教民俗〕

老人迷途恐患失智症 提高社會參與可助改善

 

老人迷途恐患失智症 提高社會參與可助改善

〔記者陳允得/嘉義市報導〕80歲劉先生在住家附近公園散步運動,之後卻走丟找不到回家的路,幸好當天透過協尋順利找回,事後家人覺得不對勁,於是安排到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檢查,診斷為失智症,劉先生經藥物治療,並加入日間照顧中心,病情獲得控制。

   

聖馬爾定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葉柏延表示,每一位走失老人的背後,很可能就是失智症的個案,據估計,全台老人走失有一半以上與失智症有關。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失智人口已突破30萬人,老人失蹤案件也逐年增加,而且很多都是因為走失才第一次被診斷出失智症;失智者因方向感障礙,即使原本熟悉的住家附近也可能迷途,加上欠缺問題解決能力,所以走失後無法適時求救。老人家年紀大身體狀況較差,也可能合併有慢性病,走失後在外風吹日曬,酷暑或飢寒交迫,會更加危險。

   

葉柏延醫師指出,長輩在外突然迷路不知如何回家,通常已進展到失智症中期。葉醫師提醒,失智症其實有跡可尋,可惜家人多不以為意,認為年紀大記性不好是正常;同樣事情再三重複,是囉唆愛碎唸或是過度關心的嘮叨。長輩外出次數減少,則被認為只是懶得動,喜歡宅在家。這些行為都可能是失智症的前兆,親友應該多提高警覺,用心關懷。

   

雖然大多數的失智症不可逆轉,但葉柏延醫師表示,失智症經過良好治療,其實是可以控制的。曾有阿茲海默氏症病人,第一年病情快速惡化,認知功能愈來愈差,家人幫忙報名日間照顧中心,搭配藥物治療。如今78年過去了,該名長輩一直維持失智症中度,白天到日照中心「上學」,大小便都能自理,也可以自己走到門診,減輕家人不少照顧壓力。

   

葉柏延醫師強調,對失智症患者最重要的是養成規律作息,保有基本的時間觀念,才不致發生行為症狀,這也是各地廣設日照中心及長照據點的原因。近來失智症治療的較大突破,是不再只單純以藥物控制,而是採團隊合作方式,結合心理、復健、社工及長照人員,透過社區據點,增加人際互動與長照個案管理,提供多項訓練課程,活化失智者腦部細胞,治療效果更勝以往。

   

隨著老年人口增加,未來失智症患者也會愈來愈多,葉柏延醫師表示,如果發現家中長輩可能患有失智症,應儘早就醫,可多加利用各地政府的共照中心資源,尋求專業知識的幫助,及早控制病情,延緩失智症的進程。

 

瀏覽更多照片,請參閱:Facebook臉書

 

    刊載新聞媒體         

數位嘉義新聞

大台灣嘉義新聞

民時新聞網

今傳媒 JWTnews新聞
Facebook臉書        

上傳日期:111.10.19

本報導以今傳媒為主媒,新聞內容另外送至PChome新聞Hi Net新聞蕃薯藤台灣大哥大LIFE奥丁丁等新聞平台,由各新聞平台擇選刋登;上述新聞網站,請自行搜尋、查閱,謝謝!

                                                              新聞總覽             (回首頁)  

   新聞意見回應留言板

 

〔政治經濟〕  〔社會案件〕  〔教育學習〕  〔文化藝術〕  〔生活環境〕

〔農漁工商〕  〔社服關懷〕  〔休閒運動〕  〔醫療保健〕  〔宗教民俗〕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 廣告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 廣告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 廣告




艾樂根烘焙精品

政文堂胎毛筆

發財印(臍帶印章)

書畫毛筆

文昌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