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華大學傳播系學生在頂庄公園播放關懷地方的影片。 |
(記者郭政隆/嘉市報導)數十年前,鄉下地方缺乏娛樂,政府單位會輪流的派出電影隊,在夜空下放映過期的電影供民眾欣賞,他們扶老攜幼自己帶著板凳,專注的看著透出膠片的光影。九日晚間南華大學傳播系的學生在嘉義市的頂庄公園「放電影」,不過電影裡沒有旖旎的景色,也沒有纏綿的鏡頭,所呈現的將是崩山斷橋下的家園,居民無奈的傾訴,細數的是不再受到人們關心的問題。
投影機的光影映射出鯝魚天堂的達娜依谷,這個曾經是魚群滿谷,林蔭四處的鄒族部落,如今卻是石礫盈河,流水涓涓,林木稀疏。八八風災後,這裡曾經一度是媒體的寵兒,當時這裡充滿著救濟的物資。可是,急驟的雨水停歇了,社會的關注平寂了,災民的生活如何了?復原的工作如何了?孩子上課的情況如何了?山產的運輸如何了?卻不見政府有任何後續的作為。
南華大學傳播系的同學,扛著攝影機,揹著三角架,提著大背包,騎著摩托車,從平原上到高山,從平地到險谷,攀著便橋、搭著流籠、佇立河谷、臨近坍土,探詢復原的進度,居民的焦慮與苦楚;他們也探訪阿里山的李家部落、吳鳳橋、軍輝橋、頂湖聚落的整治與修復。
指導這批學生的王慧蘭老師說,這個影片的拍攝是南華大學傳播學系的「媒介與社會」課程,是教育部優質通識課程,其目的在教育同學們發揮社會實踐、在地關懷的精神,實地的走訪嘉義縣市、阿里山部落,找出值得討論與報導的公共議題,喚起大眾對在地弱勢居民的關心。 |